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產業動態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工業機器人年複合成長率為16.4%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表示,全球工業機器人及協作機器人未來均有明確的需求。工業機器人年複合成長率達16.4%。至於協作機器人的產值到2025年時可達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0億元)。

MIC表示,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穩定成長,2002年至2015年之間,每年成長15.3%,預估今年全球出貨量達34萬台、2018年時達40萬台,並在2021年時達到63萬台,估計2016年到2021年之間的年複合成長率為16.4%。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李亦晴指出,全球人口高齡化趨勢之下,勞動成本可望提高,人轉向從事更高價值活動,工廠從自動化到「智動化」,成為全球產業發展必然趨勢,也促成工業機器人需求看漲。
根據資策會的研究,全球75%工業機器人集中於五大國,亞洲市場囊括三名,包括中國、日本及韓國。另外兩個國家是美國及德國。至於台灣,則是排名第六。從這些數據看來,亞洲已經成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量重鎮。台灣生產的工業機器人以外銷為導向,其中出口至中國的占比達58%,其次為德國及以色列。資策會指出,如何打進另外25%的潛在市場,是台灣機器人產業的致勝關鍵。
李亦晴則表示,未來台灣發展機器人產業,最大的挑戰為三大關鍵零組件,包括「減速機」、「伺服馬達」、「控制器」的技術突破。
資策會表示,隨著產品週期縮短及少量多樣的消費模式成形,工業機器人會愈趨向軟性、彈性及服務導向。未來可望跨足人類可做的工作,還與人類一起工作。
李亦晴表示,產業下一波觀測重點在於能與人協同工作的「協作機器人」,未來可望導入塑膠業、電子電器業等產業,其崛起速度甚至將壓縮輕型傳統工業機器人需求量,預估協作機器人產值在2020年時較2015年,增長10倍,達到10億美元。
李亦晴表示,未來導入機器人的產業會包括有快速組裝業、撿貨、包裝等。預期服業、零售業、旅館業、餐飲業也會逐漸導入工業機器人。



取材自:中時電子報/何英煒 (2017/1/16)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116005081-260412



回應
梁嘉生 說:
文內提到,李亦晴表示,未來台灣發展機器人產業,最大的挑戰為三大關鍵零組件,包括「減速機」、「伺服馬達」、「控制器」的技術突破。 我個人是學機械的,對於機器人減速機有一些淺見。一般而言,在固定操作電壓下,馬達轉速高則扭力低,但小巧,成本低;馬達轉速低則扭力高,但笨重又大,成本高。所以使用上一般會選擇小巧高轉速之馬達配以減速機以得到低轉速而高扭力的輸出。 而減速機同樣面臨"小巧,高減速比,高扭力輸出"同時兼顧的難題,於是RV減速機與HD諧和式減速機寡佔了機器人關節市場,兩者都強調多齒接觸,所以能有高扭力輸出,同時配合其特殊機構設計又能得到高減速比。而且這兩者的輸出與輸入是在同一軸心線上,使用上甚為方便。但是,這兩者都有非常高的製程能力門檻,價格居高不下。 而同為輸出與輸入是在同一軸心線上的標準行星齒輪組而言,雖然製程能力要求低,但是面臨了高減速比與高扭力輸出兩種特性的矛盾現象:要有高減速比,則行星齒輪數量必然少,負擔傳遞扭力的齒數就少,能傳遞的扭力就低;反之,傳遞的扭力高,行星齒輪數必然要多,減速比就低。要克服此限制,其實只要捨棄太陽齒輪sun gear,而增設一作為輸出的內齒輪環internal gear,即可達到高減速比與高扭力輸出,而且整體體積還更小。但是,這種設計有一個特性,不能back-drive,也就是失去動力的時候,簡單說就是沒電的時候,從輸出端是轉不動的。 要是這種設計能結合馬達做成模組化設計就更妙了,依我的計算,比對日本帝人RV減速機型錄與HD諧和式減速機型錄,在同樣外徑尺寸與輸出扭力下,可以有更短的軸向長度。如果降低約兩成輸出扭力,這種設計還可做到零餘隙zero backlash。 以上淺見,僅供參考,野人獻曝,也未可知。
2017/3/15 下午 03:17:03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