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產業動態

自動化導致人們失業,就有必要壓抑新科技的採用?

南韓總統文在寅推動課徵「機器人稅」跨出了第一步。

目前南韓企業投資產業自動化設備,可抵減投資額 3%~7% 公司稅,文在寅政府最新的稅改方案中,將此抵減措施延長至 2019 年底,但抵減稅率下修至最多 2%,他是想要緩下業界自動化的普及步伐嗎?
說真的,這跟用電燈加稅,鼓勵用蠟燭的概念一樣。
自動化是不可抵擋的潮流,理論上應該儘早將被自動化取代的勞工引導到其他領域,儘快加值,而不應繼續保護,最後造成嚴重結構性失業。
事實上,正因為我們可敬的競爭對手南韓,減少自動化投資抵減,我們更應該利用此時,加速鼓勵產業投資自動化。
非體力勞動的價值
英國經濟學家 Evan Davis 曾經在《Made in Britain》(英國製造)一書中提到一個小故事。他沒有直接談到機器人,而是討論非體力勞動、生產效率的問題。我想就「非體力勞動的價值」做一點延伸。
假設有一個毛巾/內衣工廠,每天大量生產「基本款」,可能就是男生服役去福利社買的那種最簡單的毛巾/內衣。這工廠當然要雇用藍領員工,操作機器、包裝什麼的,當然,在製作過程中,這些員工或許可以從勞動中取得成就感,因為他們每天就是有這些產能。

但是假如有一天,包含製作、包裝、運送,從半自動化到全自動化,甚至連司機也不用,因為無人車興起,那所有勞工都不存在了,怎麼辦?
其實不需特別擔心。
當機器人開始做這些工作的時候,這些勞工將會轉移到相關產業。比方說,當省下大量人力成本,毛巾公司的管理者可以開始思考,如何將毛巾的單品價值提高,增加工廠利益。在城市裡面開精品店,讓穿著時尚的員工,詳細解說各類不同的毛巾的質料、功能、甚至與服飾的搭配;沒錯,隨著人工智慧加上機器人產業科技的進步,現在不但可以生產自動化,還可以客製化、功能化。當轉換成為時尚顧問、專業銷售員時,這附加價值只會更高。至少,現階段人類還是習慣跟人類互動。
但我們仍要注意公平
或許有一天,機器人與 AI 最終會取代大部分行業、大部分人類的工作。或許能大量投資這些機器人設備的,還是較具優勢的資本家。所以,一般人不會反對「那個時候」加徵機器人稅,再去合理分配。但是,我們應在還萌芽、初期階段的時候,去鼓勵勇敢的創業家、資本家,先替我們國家在初期階段創造資源,之後再合理的分配資源。畢竟,承擔風險的,還是這些創業家。
很期待我們在新世紀的新產業,能有先佔之機。



取材自:Technews/陳冠延 (2017/8/25)
https://technews.tw/2017/08/25/resist-new-technology-or-not/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