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產業動態

機器人做手術有利有弊 醫界建議勿追風

利用機器人協助進行手術是醫學發展大趨勢,邁阿密大學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如果將機器人應用在膀胱癌手術,醫院需要負擔沉重的購置和運作成本,病人也要支付較高手術費用,但手術成果或併發症風險其實與傳統手術相若。
《華盛頓郵報》報道,邁阿密大學的研究顯示,機器人手術對病人有多項好處,例如造成的傷口一般較小,失血、輸血需要、併發症風險和癌症復發風險也普遍較少,病人留院時間也較短。
不過,機器人實施手術的時間會較長,大部分醫院採用的機器人系統,購置成本約200萬元,運作成本也非常昂貴,更重要的是,如果利用機器人進行膀胱癌手術,手術結果或併發症風險其實與傳統手術差不多。
邁阿密大學醫學院機器人手術主管巴力(Dipen J. Parekh)認為,研究結果反映醫學界廣泛採用機器人前,需要謹慎探討這類外科手術的革新,因為當醫療成本持續上漲,醫院購置和使用一些未有通過仔細檢查的昂貴系統,做法並不合理,「新事物不一定代表是較理想的東西。我們決定前需要有確實證據支持,不是根據市場來決定,如果要有確實證據,就需要我們這類研究的數據」。
醫院現時會以機器人進行部分婦科和泌尿科手術,外科醫生可以透過控制機器人手臂,在大螢幕放大所需位置,而機器人修長的手臂和相關視像系統,有助外科醫生進行較微細的切口。
近年其他關於機器人手術的研究,也跟巴力的調查結果相若。2017年,一項長達13年的研究顯示,如果要為腎癌病人照腹腔鏡,機器人手術費用平均高2700元,但手術結果或病人留院時間沒有多大差別。另一份2017年進行並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刊登的研究也顯示,直腸癌病人無論接受機器人手術或傳統手術,治療初期可接受微創手術,但後期仍無法避免傳統開刀手術。
巴力的研究較早前已在醫學期刊《剌針》(Lancet)刊登,是迄今為止有關膀胱癌切除手術方面最縝密的研究。研究人員在15間機構隨機調查了350名病人,巴力和另外31名合作團員面對的挑戰之一,就是病人以市場趨勢,以及廣泛認為機器人技術較高、表現較佳為理由,堅持要接受機器人進行的手術。
巴力發現病人的回應,普遍強調現有市場推銷的機器人手術效益,「我們嘗試告訴他們真相,沒有證據證明哪一種手術表現較佳,但部分病人堅持接受機器人進行的手術」。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外科學教授皮加齊(Alessio Pigazzi)認為,《刺針》刊登的研究是首份有關囊腫切除術的隨機調查,「這反映了一些我認為重要的短期好處,也弄清楚我們以往對這類機器人手術的憂慮」。皮加齊又表示,這次研究同時反映傳統手術對於外科老手仍是好選擇,因為外科醫生的經驗對於病人的情況也很重要。
史丹福大學泌尿學副教授鍾・本傑明(Benjamin Chung)表示,研究證明機器人有助進行這類手術,對於支持或質疑機器人的外科醫生來說,愈多相關研究將會更加有助決定機器人手術在未來扮演的角色。



取材自:星島日報 (2018/7/15)
http://www.singtao.ca/toronto/2912111/2018-07-15/?variant=zh-hk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