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產業動態

傳統產學媒合方式AI恐不適用 工研院AIdea平台改以共創方式出手

文/廖家宜


▲工研院代理總營運長暨AI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余孝先。工研院提供

產業AI化雖掀起熱潮,然並非所有業界問題都適合透過AI解決,工研院因此認為,傳統由業界出題、學界解題的媒合方式事實上並不適用於AI產業,因此工研院自2018年推出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便以「共創」為概念,強調在業者欲導入AI前,必須先透過多方討論以確認議題的可行性,以及未來導入AI的操作方向。而AIdea自啟用至今,目前也已陸續推出超過20個議題,協助包括醫療、製造、交通、石化、防疫、酪農等產業議題找到最佳化AI應用。

AI發展不止要產業化 還要平民化

近來台灣推動AI發展以「產業AI化」以及「AI產業化」為發展主軸,工研院則是將「AI平民化」視為第三大發展策略,工研院代理總營運長暨AI應用策略辦公室主任余孝先30日於AIdea技術交流會上表示,目前大眾對於AI的認知似乎認為AI是幫助產業升級的工具,但其實不然,除了產業之外,現在AI也逐漸走進一般消費者或是服務業中,讓更好的體驗與服務達到全民共享。

他舉例,像是過去銀行理財專員或是財富管理顧問,通常只有金字塔頂端客戶才能享有專屬服務,但現在市場所推出AI理財機器人也能夠提供一般民眾與理專一樣的服務。而市場對於AI是否取代人類常有所誤解,不過像這樣的AI理財機器人事實上並不一定就此取代理財專員,而是讓金融業者能夠讓優質的服務體驗平民化,達到資源共享的成效。

產業導入AI易遭遇的六大難題

而在包含產業AI化、AI產業化以及AI平民化的的三大面向中,工研院則是以產業AI化為推動核心,而2018年推出的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便是在這樣的構想下成立。余孝先表示,近年產業導入AI普遍面臨六大困境,包括不清楚AI可用之處、欠缺資料整備與機敏資料處理經驗、找不到AI專業人才、缺乏實驗與認證場域、投資成本考量以及媒合的多樣性不足等。

AI雖然風起雲湧,但實際上各行各業對於AI的認知與理解還未完全成熟,甚至有的業者會認為AI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但為何做AI,卻一知半解。余孝先進一步指出,傳統業界出題、學界解題的媒合模式雖然適用於其他領域,惟AI的技術門檻高卻不太適用。

他指出,由於產業對於AI理解度不夠純熟,很多業者從媒體口中得知AI正在改變世界,因此也一股腦想要跟進,但業者本身所面臨的問題究竟是否適合用AI來解決,則是導入AI前必須要先設想清楚的,如果用傳統媒合的方式,則很可能讓錯的議題應是冠上AI,反而讓其無法發揮真正效益。

因此余孝先指出,AIdea平台的做法強調的是共創而非單純媒合,並透過兩大面向切入,第一步是先在業界導入AI前,透過專家參與多方討論,首先釐清議題是否匹配適當,接著則是確認操作方向避免解題單位誤導。

而第二步則是在確認議題後,協助業者進行資料整理。資料分析是推動AI的核心,因此包括資料的數量是否足夠、種類是否齊全、品質是否適當等,甚至進一步釐清隱私、個資以及商業機密問題,都是業者需要事先過濾以及整理的部分,然而這對大部分業者來說卻看似簡單實則困難。

目前AIdea平台主要以匯集台灣的AI產業議題庫、資料庫、人才庫為主要發展方向,該平台上線至今一年多,已陸續推出20多個產業議題,協助包括醫療、製造、交通、石化、防疫、酪農等各界找到最佳AI應用,也吸引業界包括疾管署、華碩電腦、華新麗華、中石化以及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等企業與政府機關投入平台出題,至今已累積超過3,500個AI解題會員投入平台中。



取材自:Digitimes (2019/10/31)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10&cat3=13&id=0000571747_UPN844BS343KL58SB68A3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