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產業動態

創博攜手AWS 讓非製造業用戶也能快速開發專屬機器人應用

文/廖家宜


▲創博與AWS合作打造智慧機器人解決方案,以降低使用者開發機器人門檻。左為創博總經理沈倩怡。廖家宜攝

人手一機從過去的電腦變成手機,而未來這一「機」是否有可能變成機器人?當前機器人集各種軟硬體技術之大成,被視為智慧化的指標性設備,現在機器人不僅走出工廠,各行各業包括醫療、零售、金融等場域都可見其身影,然而隨著各領域對機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長,這也導致相關開發人員或使用者在未必具有工業背景的情況下,必須因應各種行業需求快速整合機器人系統,而這也讓一向專注於雲服務的AWS,開啟與機器人業者創博(NexCOBOT)的合作機會,近日雙方便宣布將開發智慧機器人解決方案,目的要讓非製造領域的使用者能夠透過模組化開發工具降低學習曲線,加速開發符合專屬行業需求的智慧機器人。

創博在2018年成為新漢集團的子公司,延續原本新漢在機器人市場中的技術優勢,創博未來的目標是希望透過開放性架構讓機器手臂在市場普及化。創博總經理沈倩怡觀察,近年創博的市場客戶中以非製造業的詢問度相當高,顯見其他產業也越來越重視機器人的應用需求,預估未來非工業型機種市場需求甚至將超越工業型以15倍成長。然而這也讓創博發現,對於這類非傳統製造業的客戶來說,開發建置符合行業需求的機器人相當困難。

主因在於當前智慧機器人已與過去存在於工廠中執行制式化任務的機器手臂不同,在加入機器視覺、語音辨識、AI等應用,甚至AMR因應而生後,智慧機器人成為一必須整合多種軟硬體技術的系統,而通常越聰明的機器人勢必需要進行更多不同的應用加值,這對未必具備工業背景的使用者來說,無疑增加機器人的開發門檻。

「未來的使用者應該更專注於應用情境的開發,而非將時間與投資成本花費在前期的軟硬體佈建。」 創博智慧機械產品處處長陳維庭以送餐機器人舉例,像是在該應用中機器人為了防止碰撞客人,可能要裝置雷達感測器,或是為了與客人增加互動而裝置觸控面板、語音辨識或是機器視覺等,特別是未來各行業可能會有其專屬需求,對於業者來說,如何因應行業需求整合各種系統以滿足使用情境反而才是重點。

製造業原本就很擅長進行機器人系統整合,但這對非製造業的客戶來說卻非如此。因此為降低這類使用者的開發門檻,創博與雲服務大廠AWS展開合作,雙方將藉由各自擅長的領域開發智慧機器人解決方案,透過創博最新推出的智慧機器人盒(Smart Robot Box,SRB)搭載AWS RoboMaker平台,以加速機器人應用的開發、測試和部署過程。

結合虛實整合的概念,創博與AWS的做法是讓使用者先透過RoboMaker平台在雲端環境中開發以及模擬測試機器人,接著再藉由SRB透過開放式架構串聯現場包括機器手臂或AGV等裝置,將在雲端開發好的專案部署到終端。

特別是機器人近年之所以能快速發展,歸功於開源的機器人作業系統(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提供機器人程式開發所需的各種工具與函式庫,藉由開源的方式讓開發者不需從頭做起,所有開發者都可以檢視程式碼並依自己需求客製化改寫。

機器人應用本身即是一種多系統整合,AWS 在RoboMaker內也藉由擴充ROS架構,讓使用者在開發環境中能夠透過各種模組化的開源工具,例如機器人或AGV的控制模組、影像辨識模組等,層層堆疊出符合行業需求的機器人應用。對於原本就擅長機器人系統整合的製造業來說是事半功倍,而對於非製造業的使用者來說,則可以快速系統的整合,讓使用者更專注於應用情境的開發。

沈倩怡指出,目前機器人應用發展的最大挑戰,在於尚未有共同開發標準問世,往往讓開發者苦惱於該如何整合各種不同的工業通訊協定,而創博在其開發的SRB中便是希望透過開放式的架構解決該問題,像是目前市面上包括四大家族等的主流機器人,都是SRB可供支援的對象,而不只是機器手臂,其最終目的更要讓不同軟硬體設備能夠在同一平台上進行開發與整合。

人手一機時代從過去電腦變成手機,未來是否有可能變成機器人呢?沈倩怡認為這的確有可能成真,當各行各業對於智慧化設備的需求有增無減,市場就必須設法讓進入門檻變得更簡單,機器人透過模組化工具讓使用者自行DIY組建,或許有朝一日將會來臨。



取材自:Digitimes (2019/11/18)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10&cat3=11&id=0000572752_ESY6TYDR67OOJY1I9TA9Z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