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產業動態

北榮智慧化藥事作業 串接進藥到給藥生態

文/蔡騰輝

▲藥品名稱、外觀、用途、製造、功效百百種,透過資訊系統與各階層人員的合作,北榮致力提升病人用藥安全。Pexels
 
以大型醫院來說,在用藥各環節的疏失率上,醫師處方有8.8%、藥師0.015%~33.5%、護理給藥20%。然而,用藥安全與病人的康復、生命安全都息息相關,也因此台北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北榮)藥學部部主任張豫立分享,智慧化藥事作業的現況及未來,從各種流程分析、查核機制、資訊系統輔助、整合的愛家小藥師App等前後端、院內院外的應用都能派得上用場。
 
各種流程需電子化 才能串接整合

智慧藥事作業流程,包括整合臨床決策輔助系統的電子處方、電子核准放行系統、電子輔助調劑系統,同時也需導入條碼給藥系統(Bar Code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BCMA)、藥物管理紀錄(electronic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Record;eMAR)、自動調劑台(Automatic Dispensing Cabinet;ADC)等,才能在正確的時間、給予正確的病人、正確的藥品與正確的劑量。
 
透過資訊系統提升用藥安全的環節更是包括了品項管控、庫儲供應配送、醫師處方端、藥師審核端、藥師調劑端、護理給藥端、病人用藥端、用藥監測、臨床藥學服務。由於需要如此多流程都必須互相配合,才能有良好的給藥系統。北榮透過藥事管理會定期審查決議、明文公告進藥採購相關規定、更新藥學部綜理資訊、嵌入臨床各系統等方式來增進串聯效果。
 
張豫立分享,藥品供應暨條碼輔助管理系統的導入,就可以刷條碼同時輸入多批號、自動帶入效期、製造廠與國家;也可以用多種條件來交集搜尋;當然產出報表與藥價調查報表等進階功能,也節省人員不少時間、降低人工可能錯誤、提升收貨效率。此外,聯結契約成本分析功能、總量預警機制的建立也都相當有效益。
 
智慧化前的技術債必須償還

在藥品儲位標籤電子化之前的準備工作上,像是中文名、藥檔長藥名、串連藥檔資料、戰備物資、戰備物資應備量、庫存系統資料庫條碼、高警/高危提示、劑型提示、庫存量、一盒包裝量、庫管資訊註記(如缺藥、恩慈藥品等)、庫管系統資料庫中效期於六個月內的藥品顯示紅字,才能在系統上即時顯示藥品類別、庫存量、批號效期、訂單資料、條碼資訊。
 
有了上述的基本功,處方開立安全作業,也才能在電腦處方(醫令)系統(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CPOE)上建置40多項的防誤安全機制,從包含處方集、仿單、藥品外觀、藥品分類、臨床用途、缺藥替代、健保規範的「查詢系統」,以及包含重複用藥、劑量檢核(含單一劑量、每日劑量、肝腎功能)、特殊劑型不當剝半磨粉、交互作用、用藥禁忌、過敏及用藥不良反應的「檢核系統」。張豫立特別提到,像是成人肝腎功能不良劑量調整警示系統除了主動警示檢核肝腎功能檢驗數值、提供建議劑量以外,也能在效能不斷提升之下,減少重複的提醒,也不會疲勞轟炸相關人員。
 
標記的小撇步 讓醫師與藥師不易搞錯藥名

在減少處方開立錯誤率上,在藥名前加註「癌」標記,也都能讓如同Edoxaban(Lixiana)與 Cyclophosphamide(Endoxan)等藥名相似藥品可以區別與警示。此外,在CPOE連結查詢功能、預防重複用藥功能、缺藥替代自動轉換劑量頻次程式的應用上,也都有顯著的幫助。
 
除了上述的資訊系統以外,藥師調劑端,也搭配iPad,在調劑過程中,可以看到病人的生理狀況,更深層瞭解配藥的合理性,目前智慧型櫃位調劑系統用於中醫藥品上,未來也會運用在西藥。
 
特殊用藥也藥特殊管理 十大流程層層把關

此外,化療藥調劑到運送全程監控的流程,包括處方合理性評估及處理、掃描條碼標籤送入調劑室、依處方備藥、掃描藥品條碼(開始調劑)、調製化療藥、選擇輸液、掃輸液條碼、檢查及核對針筒內劑量無誤、插spike, IV admixture、調劑完成後檢查粒子、掃條碼、出調劑室、最後檢查並秤重掃條碼、與傳遞人員點交等等十大項環環相扣過程也都由電腦全程追蹤。
 
張豫立也和護理部合作,開發自動調劑櫃,能即時提供住院病人藥品、由新生兒加護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病房開始試行、先用於立即性處方(STAT)。在藥物的識別上,榮總智慧愛家小藥師,家醫部醫師陳育群與團隊開發可搜尋藥品外觀、藥物名稱、成分名、健保編碼等內容的App應用。
 
北榮2019年用藥安全服務整體成效,調劑量1,300多萬筆,除錯量40,195件,其中處方除錯40,161件、調劑三重除錯34件。張豫立分析,逐年的導入、與各科室合作有三大重要元素,包括機構決策高層的支持、具專業素養的藥師、以及與資訊護理單位的合作,才能夠完成。



取材自:Digitimes (2020/6/22)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70&cat3=15&id=0000587783_XVA675JB92QKBA2U3912A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