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產業動態

後疫情時代 機器人客製化成決勝點

文/廖家宜

▲世新大學引進紫外光殺菌機器人。友信醫療集團
 
疫情大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創造許多機器人相關商機。包括為了減少人類群聚與接觸,必須建置更多遠端設備與自動化設備,而斷鏈危機更催化原本已開始發酵的自動化加速發展,這些需求正刺激機器人應用的範圍更加廣泛,也讓機器人產業發展可期。
 
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已逐漸走出封閉工廠環境,尤以這波疫情下更加明顯。聚焦於服務型機器人的塔奇恩科技就因應台北星級酒店需求,為了改善於人體有害的紫外光消毒作業,與中科合作研發MIT紫外光消毒機器人。除此之外,像是德國超市也運用Pepper機器人提醒民眾保持社交距離,從消毒、運送、清潔、量體溫和監控等的抗疫機器人,都在這波疫情中推升市場需求。
 
不久前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以企業與學研單位的連結與合作為主題,展示從智慧機械、智慧農業、智慧醫療到智慧教育等領域的AI智慧機器人應用。包括結合拋光研磨與檢測的六軸機械手臂、結盟餐飲業分別推出結合點餐系統的冰淇淋機器人以及咖啡機器人等,以及整合車體製造與派車系統的智慧派車搬運機器人等。從這些已實際在市場得到驗證的應用中,顯示透過AI或系統的加值,讓機器人產業發展可期。
 
而後疫情時代,由於各領域對機器人規格及功能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應用領域多樣化的情況下,工研院指出,未來工業機器人製造商不僅著眼於既有本體市場,更拓展至製造系統的整合,將是機器人產業最主要的特徵。
 
在硬體技術已逐漸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硬體升級固然可成為產品差異化的手段之一,但卻不一定是致勝關鍵,業界觀察,未來工業機器人做出品質差異化與價格高低的關鍵反而是軟體應用,像是如何利用軟體擴充或整合產品的功能性與價值,使之更具智慧化,以滿足終端越來越多樣化的需求。
 
然面對不同領域下越來越多樣化的終端需求,未來機器人客製化的比例變高,對於機器人系統整合商或製造開發商而言,為了掌握客製化開發能力,關鍵技術的研發能量因此也成為突出競爭優勢的關鍵。
 
上銀集團董事長卓文恒提到,在機器人的布局上,透過整合旗下大銀微系統的技術資源,目前已能自主掌握包括減速機、控制器以及伺服馬達等機器人三大核心技術。卓文恒表示,未來製造業轉型製造服務化是必然趨勢,但要能夠提出符合客戶需求的服務,或是因應不同需求去設計、開發,甚至未來往更多應用場景延伸,一旦開發端能夠自主掌握關鍵技術,才能在系統整合與降低成本上取得優勢,相對也較能在特殊的應用市場中提供客製化服務。
 
舉例來說,在2017年上銀與國內水五金、手工具業者啟動的「水手計劃」中,上銀為傳產業者建立機器人生產線,在過去耗費大量人工作業的研磨拋光、檢測流程中透過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彌補勞力缺口,甚至上銀後續也因應業者進一步需求,在機器手臂關節上加裝扭力感測器等,奠基在自動化生產下,透過軟硬體系統整合,協助業者開始往生產品質、設備維護等智慧化生產模式推動。
 
而隨著使用量增加,機器人的價格、成本近年不斷降低,來到多數企業可以接受的甜蜜點,因此黃仲宏也指出,包括四大家族FANUC、KUKA、YASKAWA、ABB等的工業機器人巨頭,也不斷拓展機器人本體外的系統整合收益,除了補回單機售價滑落所造成的損失外,更重要的是透過系統整合技術,拉高技術門檻。



取材自:Digitimes (2020/8/7)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10&id=0000590836_vw59rihx221rxx7230mch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