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產業動態

名家縱論/從科技防疫看硬體產業未來

文/馬大康

疫情衝擊下,「宅經濟」蓬勃發展,也更刺激商業創新應用模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疫情衝擊下,「宅經濟」蓬勃發展,也更刺激商業創新應用模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COVID-19疫情衝擊,改變世界的樣貌,從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社交,各面向都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因為被迫維持社交距離、打造非接觸環境,視訊會議、遠距辦公、學習盛行起來,許多人發現數位化的重要性與急迫性;專家學者預估,數位化腳步可望加快五至十年,這也為台灣硬體相關產業,帶來全新商機。

儘管台灣逐漸回到常軌,現階段歐美及部分亞洲國家疫情尚未受到控制;可預期的是,未來一至一年半間,多數國家仍將維持高度管制狀態,目前的生活形態也得再維持一段時間。
 
在疫情動盪下,遠端、宅經濟成為趨勢及新常態,個人、企業與機構都將善用自動化與數位化技術,可望刺激企業及個人連網、電腦、平板、遊戲機、網通、視訊設備、伺服器等產品需求。「非接觸商機」,正扮演逆勢成長主要動能;此外,遠距需求增加也將帶來網路流量的提升,為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加速整合雲端、5G、AI、提高續航力,都是廠商須面對的課題。
 
另一方面,民眾為避免實體接觸的情境,也更仰賴智慧語音助理功能,許多家電、衛生設備和警報系統都可透過感應器或語音控制,恰好符合「非接觸式」電子產品與實體物品的趨勢;為了減少前往實體銀行及接觸付款,民眾採用網路銀行及電子支付的比例明顯增加,為數位金融的普及創造有利條件。
 
在科技防疫、智慧醫療領域,亦不斷有創新應用出現。舉例來說,Google就與Apple攜手合作,透過手機的藍牙追蹤確診者的接觸史,並可即時提醒接觸者;有醫院和多家企業合作,打造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技術的智慧照護手環,可為病患測量血壓、心跳、脈搏等健康資訊。在防疫優先、健康觀念興起下,智慧手錶、真藍牙耳機將整合更多健康偵測功能,隨時偵測體溫、血壓、血氧等資訊,這些兼具智慧穿戴及生理監測功能的硬體裝置,是台灣廠商頗具優勢的機會。
 
從全球供應鏈角度觀察,疫情造成不少產業嚴重斷鏈危機,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統計,近七成五企業表示受到疫情影響,面臨一定程度供應鏈中斷危機,且有五成企業表示已收到中國大陸供應商訂單無預警延誤訊息。疫情給全球企業上了重要一課,不能再以追求成本效益為供應鏈布局的唯一考量,必須走向更多元化、在地化、區域化,必要時甚至得重組供應鏈、大幅調整產線,在中美貿易戰、疫情蔓延雙重影響下,不少企業已提高台灣或東南亞硬體供應鏈的採購比重。
 
不僅經濟環境與市場需求對台灣廠商有利,台灣在疫情爆發後展現科技防疫實力,更是全世界有目共睹。如工研院四月推熱影像體溫異常偵測技術、五月開發第一台自製醫療級呼吸器,其他像是產官學研聯手開發的口罩地圖、提供最新疫情資訊的聊天機器人,在在展現國家隊的堅強戰力,若能乘勝追擊,把更多台灣成功落地的軟硬體解決方案,輸出到全世界。
 
台灣資通訊技術的創新能力,在防疫期間清楚展現,未來可利用長期幫國際品牌代工製造的經驗、完善的基礎環境與供應鏈、擁有多元文化的國際級人才等優勢,加速打造兼具品質、成本競爭力、快速反應的全球智慧製造基地;一方面建立新興半導體、5G、AI等高科技產業的戰略地位,一方面發展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等應用,讓台灣在全球智慧製造及研發創新版圖上,持續發光發熱。
 
(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取材自:聯合新聞網 (2020/8/8)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4766875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