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艾立克專欄
漢諾威30年感言(二)

從漢諾威的內容和參展國家的變化,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會到經濟的盛衰反映著國力的變遷,中國在這短短的20年變化的極為快速。雖然大陸的改革開放已經超過30年了,但是初期只能說是”篳路藍縷”只能在國內活動,20年前開始有了一些在廣東的企業到了漢諾威工業展開始參展,但是,家數不多,攤位只是1到2個,而且到了下午3點左右,幾乎跑光了,去”血拼”吧?展覽的最後一天,基本上都沒有人在攤位了。

而這個時候,正是台灣的全盛時期,3到6號館為主的零組件區,有很多台商的攤位。11到13號是電子零組件的專區,台商也不少,之後,兩年一度的氣壓展也有許多台商。不過局勢逐漸在變化,約5年前大陸廠商已經充滿每一個展館,除了2號的研發館及7-8號製造資訊館之外,之後,家數愈來愈多,攤位的佈置、參展人員的認真度也有了不同,今年更以多樣化(diversity)為統一的slogan做為訴求。

看展的人也有了不同,幾年前還有很多日本、韓國年青人很認真拿了筆記本在各重點攤位穿梭,現在已經很少看到了,這反映著日本和韓國的企業的氣勢已經下來了,取而代之是大陸及印度的參觀人員,尤其是大陸。

印度參展廠商近十年也逐漸增加,3年前印度總理莫迪親自參訪漢諾威工業展,以「Make in India」 為訴求,從此印度廠商也逐漸延伸至各展覽館,聲勢雖不若大陸的廠商,但確是年年增加,這反映著印度市場的機會日增。

亞洲的另二經濟大國,日本參展廠商日漸減少,看展的年輕人也愈來愈少,反映著日本的雄風不再,不過今年的日本參展商有一點點增加的趨勢,富士通也第一次在製造資訊館,有了大一點的攤位,但是,看展的年青人還是不多。韓國的工業結構很畸形,除了大財團大概也沒有什麼好的中大型或小型企業,資源都集中到前十幾名的大財團,這幾年開始有政府帶團來參展,攤位很小也只集中在11-17展覽館。

在歐洲方面,羅馬尼亞的參展廠商愈來愈多,荷蘭、捷克、匈牙利在3-4館的也愈來愈多,德國各邦在2號研發館及14-17號的自動化館也有很大的攤位展示其研發成果及廠商產品。

俄羅斯的研發成果展示也愈來愈積極,今年光在上銀旁邊就有近60個攤位展示其高科技的研發成果。

展覽是一個國家經濟力量的具象表達,也代表市場的機會,看看台灣這30年的逐漸萎縮令人心痛,而代工大廠永遠只有短期的毛利,沒有長期的發展,這次也只有一家號稱最大製造者的關係企業在7號館有4個小攤位,展出工業電腦。

台灣人該好好思考加油了,我們要留什麼給下一代??


資訊來源:Eric
日      期:2018/04/26
TAIROA


延伸閱讀
     ●  小學老師

     ●  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的設立

     ●  收購何豐精密公司

     ●  大 學 夢

     ●  伸銅公司的輔導案

     ●  創業維艱

更多...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姓名:


您的電子郵件: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