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市場技術資訊

10年內 機器人或將打破全球經濟秩序

 美國銀行發表300頁報告,預測機器人和其他形式的人工智慧最快將在2025年以超乎預期的方式改變全世界,在一陣「創造性破壞」中粉碎既有的商業模式,轉型效應等同每年30兆美元以上。機器人10年內將佔走製造業45%工作,減少9兆美元勞動成本。

 
報告說,「破壞性科技革新的腳步已經從線型走向拋物線狀」,任何無法擁抱機器人革命的國家,競爭力會快速下滑、被拋在後頭。

報告說,南韓製造業目前每1萬員工中有440具工業機器人獨占鰲頭,其次是日本和德國。在這張2014年製造業機器人密度表格上,台灣排第9名,機器人密度高於平均,領先西班牙、法國、芬蘭、奧地利、加拿大等國。英國遠遠落在後頭,排在第75名,是已開發世界中最低的之一,反映英國低產能勞工政策的黑暗面。




報告說,本世紀中以前,全球60歲以上人口預計從8.41億增加到超過20億人,全球人口老化加上曾經源源不絕的亞洲廉價勞動力開始乾涸,自動化需求正在「飆升」。

中國製造業薪資2000年以來上漲接近9倍,勞動力正在減少。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買家,占全球市場1/4。

包括照顧老人的「照護機器人」、種植種子或撿水果的「農事機器人」、商業無人機和人工智慧,製造這些機器人的成本,過去10年下滑了27%。

先進機器人焊工的價格從2005年的18.2萬美元,降到去年的13.3萬美元,精密性一直在提高。在工廠與人類共同工作的Baxter(百特)標準型幫忙機器人(cobot),一台只要2.2萬美元。

當使用機器人的代價比雇用人類便宜15%,我們已經接近重要的轉折點。

美洲、歐洲和日本汽車製造業已經遇到這個問題,因為雇用機器人焊工每小時只要8美元代價,相較於雇用人類的時薪25美元。報告作者Beijia Ma說:「我們正面臨典範轉移,這將改變我們生活、工作的方式。」

美國銀行估計有美國將有近半工作面臨威脅,職場最底層勞工若不經進修,很難有工作,報告形容這現象是「人類勞工的流離失所」。

產能將會飆升,但薪水不會以同等速率提升,甚至不一定會增加。資本擁有者會分到更多好處,導致不平等狀況更加惡化。富裕國家勞工1975年可分到65%的「餅」,但最近已掉到58%。

擁有高等學歷和只有高中學歷的求職者,差異會愈來愈大,更不用說全球8億文盲。很容易想像,若政府無能採取行動緩和影響,會產生爆炸性的政治後果,但在疆界形同不存在的全球化世界,這是很難做到的。

中產階級也不能倖免於難。美國銀行說,使用以演算法為基礎系統的「機器人顧問」會在金融和法律服務上「破壞」2500萬勞工,目前18到34歲的千禧年世代會最先大批轉向這些後人類服務。這些人持有7兆美元流動性資產,很可能從嬰兒潮世代的父母那裡再繼承30到40兆美元。

但不是每個人都接受這種假設。倫敦政經學院的古德哈特教授(Charles Goodhart)所想的恰恰相反,他認為北半球的人口危機會壓倒科技的影響,導致勞工急速短缺。根據他的設想,勞工會展開報復,隨著薪資增加取回自己應拿的那塊餅,全球通縮的超級循環終將在血流成河的債券市場當中結束。



取材自:天下雜誌 (2015/11/9)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