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產業動態

自駕巴士進入開放道路測試 2021年下半新竹高鐵接駁載客

文/楊安琪

台灣交通環境因人與汽機車混流,加上車流密度高而更顯複雜,自駕車訓練測試也比歐美相對困難。不過,有別於過往自駕巴士只能行駛於封閉式場域與道路,現在已能駛進市區開放道路提供接駁服務,透過產官學合作落地新竹,展開為期2年的實驗測試,預計將於2021年下半載客試運行。
 
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近年投入研發自駕感知次系統,並聯合新竹縣政府、科技之星、車王電子、銓鼎科技、華德動能、凌華科技、亞勳科技及宸曜科技等業者,共同啟動「新竹縣高鐵自駕車接駁服務實驗計畫」,在人車混流的竹北市區與高鐵間開放道路,展開自駕電動中巴接駁服務沙盒實驗。
 
該兩年實驗計畫將從初期概念驗證(PoC),到2021下半年進入服務驗證(PoS)試營運階段,並將視測試結果和試車牌申請所需時間,預計2022年上半商轉正式收費營運,進而實現商業驗證(PoB)。
 
此次自駕巴士接駁服務,為全台首條市區開放混合道路自駕商轉營運路線。第一年接駁路線往返高鐵新竹站與喜來登飯店,自駕行駛5.3公里;第二年進一步擴大自駕範圍,路線延伸2.8公里至莊敬北路站,行經國際AI智慧園區。初期實驗階段將於離峰和夜間時段行駛,PoS階段則會在日間時段即上午9點半至下午3點半行駛,單日營運班次將階段性由2班增至6班。
 
自駕車要能在人車混流的市區開放道路行駛,比起封閉式場域、郊區或專用道的困難度更高。這次計畫所採用的電動巴士車體由華德動能打造,系統包括電能、儲能與車聯網則由車王電負責,另採用中興大學線控驅動(Drive-by-Wire)系統,以及搭載工研院iRoadsafe車聯網技術,結合路側系統整合通訊、感測器和交通號誌與設施等資訊。
 
而在營運方面,除有科技之星提供營運服務外,營運平台則由銓鼎科技和逢甲大學負責。此外,計畫也打造「智慧候車亭」,不僅方便乘客掌握班次資訊,也新增雙向資訊溝通,行控中心透過智慧候車亭的攝影鏡頭隨時偵測候車人流,能即時因應需求調配班次,並掌握自駕巴士行車路徑。
 
該實驗計畫集台系整車廠及車用電子廠商之力,期望以交通行動服務(MaaS)概念整合其他公共運輸,提供無縫轉乘接駁運輸服務,未來有望成為社區公車的一環,解決新竹縣公共運輸缺口及客運司機缺工等問題。



取材自:Digitimes (2021/4/13)
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80&cat3=35&id=0000608225_8XJ36JIL1QVRGP6NO20LJ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