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艾立克專欄

「給彭淮南一個掌聲」之二

5月25日艾力克專欄一篇「給彭淮南一個掌聲」,內文有提到“韓國「物價高、所得高、可支配低」,相對的,台灣的社會是「物價低、所得低、可支配高」,很奇怪吧?”的描述,有讀者問到: 可否進一步解釋這種現象?

2013年12月3日自由時報A3版,焦點新聞頭條「以韓大畢業起薪7.4萬,台灣的2.78倍」橫跨整個版面,且半頁篇幅報導台韓大學生畢業起薪之差異,雖然引用的是「韓國經營者協會(KEF) 」對其國內企業的調查資料,以員工數100人至299人的中型企業數據來做說明,這個數字因為所含的項目不同而會有所差異,但韓國大學生的平均起薪比台灣的大學生高絕對是一個事實。但是,韓國的消費物價,因社會結構的不同高很多,房地產價格也是相對的高出很多,年輕人租房子要付一年的押金;甚至於家庭租房子也有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付房子的價錢做為押金,不再支付房租”的做法。我們韓國子公司一位部長家庭租房子就是這種方式,令我極為詫異。韓國年輕人還有和日本上班族一樣的風氣,下班後去聚餐或喝點小酒聯誼,這容易成為小團體,或你不參加容易被排除在外,這種風氣對上班族而言也是一種開銷。總之,套用工商時報民國109年7月19日的「全球財經周報」當中一篇專文標題「排外又自豪的韓國人」,沒有什麼優劣只是各國國情不同,難以用表面的數據來斷曲直。

同一版面(2013年12月3日)經建會表示「產業外移,薪資停滯主因。」

今年5月31日電子時報一篇專訪Meet Jobs創辦人林昶聿: 「台灣人才俗又大碗,外商來台搶人」,內文有一段很貼切,錄在此供大家參考「林昶聿解釋,國外的職位可能薪資是台灣的數倍,但如果把物價、稅率、家計支出,如教育費等等納入計算,其實跟在台灣享有的生活水準差不多。」這段話很貼切形容台灣是「物價低、所得低、可支配高」的情境,在台灣一個月月薪三萬多的年輕人,他所享有的可支配所得,會相對的比韓國年輕人一個月薪水7萬多新台幣的高一些,如果你身歷其境就可以體會,表面數字難以體現這種實況。

我們是選擇物價一起漲,薪資也跟著漲的局面,還是? 這樣統計數字比較好看;總之,看個人看法了,但可以肯定的說,這種現象不是彭淮南前總裁的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造成的,他維持了台灣穩定發展的長久局面,我們應該給彭淮南前總裁掌聲肯定。




取材自:Eric (2021/6/2)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