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產業動態
產業速讀:鴻海打造護理機器人、華航開業65年最佳績、台灣智慧醫院輸日韓
鴻海與中榮合作,藉輝達平台打造護理機器人Nurabot,展現其數位健康佈局。華航成立65年,在高星潢領導下調整策略,營收獲利創新高。然而,台灣智慧醫院發展受限於人才、軟硬體失衡及法規,國際評比落後日韓星。
1.鴻海利用輝達平台打造護理機器人
鴻海與台中榮總合作開發的護理機器人 Nurabot 在輝達 GTC 大會亮相,,象徵鴻海積極拓展其第三大產業「數位健康」。
#護理機器人的技術創新為何
  • 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技術:透過雲端操控自主移動機器人Nurabot,可以在醫院環境中導航移動,執行運輸藥物和檢體等任務,減輕護理師來回奔走的勞務。
  • 多模態識別功能:為了執行巡房和識別病房噪音,Nurabot具備多模態識別功能。這暗示可能整合了視覺、聽覺等多種感測技術。
  • 運用輝達快速開發模擬:鴻海利用輝達Omniverse平台創建虛擬醫院,具象化Nurabot在醫院實際的工作動線,八個月就產出第一個產品原型。
2.華航開業65年最佳績
華航在成立65年後,營收與獲利創下歷史新高,專訪董事長高星潢,深入探討他從基層空服員一路晉升的領導與策略。
#高星潢做了什麼讓華航獲利創新高
  • 貨運策略的調整:疫情期間客運幾乎停擺,高星潢將定期貨機轉為包機,不必等固定航班,有需求就飛。客機也被用來運送貨物。
  • 持續執飛以了解需求:高星潢持續執飛直到2023年,他表示親身參與第一線業務,有助做出更貼近市場的決策。
  • 迎戰長榮與星宇:透過精準的航點策略、擴大和更新長程機隊、積極爭取中轉旅客,以及加強聯盟合作等方式。
3.台灣智慧醫院評比為何輸日韓星?
儘管AI為台灣醫療帶來革新,但台灣在智慧醫院的國際評比上仍落後於日韓等國。
#台灣智慧醫院落後日韓星的主因
  • 資通訊人才不願投入醫療業:相較科技業起薪較低,資歷一年軟體工程師月薪5.4萬元,醫院工程師起薪4萬元。醫護人員缺乏科技知識,也導致跨部門溝通困難。
  • 硬軟體發展失衡: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調查,台灣AI硬體排名第一,軟體卻僅排名第26,遠不及新加坡和韓國,影響智慧醫療的發展。
  • 法規限制:台灣健保資料庫累積大量的國民健康資料,礙於法規,資料寶山無法被企業利用。

資訊來源:天下雜誌
日      期:2025/04/14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4917


延伸閱讀
     ●  特斯拉衝刺機器人 明年產量增十倍 盟立、和大等有望受惠

     ●  產業速讀:鴻海打造護理機器人、華航開業65年最佳績、台灣智慧醫院輸日韓

     ●  產業分析-人型機器人走入現實 感知應用深度剖析

     ●  「讓 AI 成為朋友與夥伴」,三星 Ballie 機器人今夏推出

     ●  台灣如何引爆 AI 機器人產業?NVIDIA、台大教授與新創共同揭示關鍵要素

     ●  加速AI落地! Deloitte高峰會揭三大產業轉型關鍵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