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附醫AI暨機器人創新中心主任張詩聖:AI落地臨床 讓醫師更快救人 |
AI正在改變醫療現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AI暨機器人創新中心主任張詩聖指出,AI不僅能協助急診縮短黃金救治時間,更已廣泛應用於心導管分析、腦出血判讀、睡眠監測與護理紀錄等臨床場域,實現「智慧醫院」的願景。
張詩聖說,急性心肌梗塞病患若未及時開通血管,死亡率極高。中醫大早在2019年即導入AI心電圖判讀系統,利用深度學習模型(LSTM)分析超過3,000筆心電圖資料,準確率高達0.98。當AI偵測出急性心肌梗塞(STEMI)時,會即時發簡訊通知急診與心臟科醫師,有效縮短值班時段的診斷延遲約6分鐘。
他指出,院方並與消防局合作,將AI心電系統延伸至救護車端,讓救護員可於現場即時判讀,直接送往可執行心導管的醫院,避免中途轉院錯過黃金時間。「AI能在醫師忙碌時主動提醒,不讓病人被忽略,這是最有價值的地方。」張詩聖說。心導管治療方面,醫師過去以經驗估算血管狹窄程度,差異大且費時。AI自動描繪後可準確量測,約省10分鐘;AI虛擬血流分析(AI-FFR)更能以非侵入性方式推算血流變化,準確度達0.96,與傳統導管測試結果幾乎相同。
AI的應用不止於心臟領域。張詩聖指出,中醫大附醫也自研AI輔助腦出血判讀系統,準確率達92%,無漏診個案,已成為急診重要輔助工具;另在睡眠醫學方面,AI能協助篩檢睡眠呼吸中止症,讓病人在家即可初步評估。
此外,醫院整合呼吸器、葉克膜、透析機等數據,建構「智慧病房監測面板」,醫師可遠端即時掌握病況並降低誤報率;AI也被導入護理端,協助壓瘡分級、生成護理紀錄及居家訪視報告,準確率達8成以上。
「AI不是取代醫師,而是讓醫護有第二雙眼。」張詩聖強調,AI能讓資淺醫師即時獲得支援,讓資深醫師的經驗被量化、延伸。「我們的目標是讓更少的人力照顧更多病人,讓醫護能早點下班、病人得到更好照顧。AI醫療不是未來,而是現在進行式。」
|
資訊來源:Yahoo新聞
日 期:2025/10/20
https://reurl.cc/vLrp4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