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繼「第7期研發補貼計畫(FP7)」後,於2014年起至2020年止,8度推出所謂「展望2020(Horizen2020)」的7年800億歐元(約2兆8千8百億新台幣)的研發補貼計畫。

(圖說:歐盟推出展望2020計畫以促成歐盟創新科技的發展。圖片來源:Horizon2020)
本計畫的目的在依open innovation(開放創新)的精神,整合歐盟各國及第3國的研究能量,以促成歐盟創新科技、推動經濟成長、並增加就業機會。
計畫簡介
歐盟「展望2020」科補計畫的項目和經費分配為:
1.追求頂尖科學(Excellent Science)
配置244億歐元(約8,784億新台幣)的預算,用以資援歐盟內、外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及人才培育,本項補貼又細分成「歐洲研究協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ERC)、「未來新興科技」(Futur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FET)、「居禮夫人人才培育計畫」(Marie Sklodowska-Curie Action,MSCA)及「歐洲研究(含電子)基礎設施」(European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等4項子計畫。
其中 ERC 為歐盟專責基礎研究之機構,以不限領域及國籍原則徵求全球學者提出前瞻研究計畫,經審查後可獲歐盟補助,並使用其研究設施。MSCA之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taff Exchange(RISE)子計畫則開放各國研發人員至歐盟及其鄰國研究機構作為期1至12個月之研究。
2.產業領先計畫(Industrial Leadership)
本項補貼配置170億歐元(約6,120億新台幣)預算,用以補貼個別公司研發產業新科技、關鍵技術的計畫或補貼具有潛力的新創企業,俾藉民間的投入以創造商機、增加就業機會;優先推動先進製程、先進材料、生物科技、資訊與通訊技術、奈米科技及航太科技等關鍵產業。
3.挑戰永續社會(Societal Challenges)
為因應永續及低碳的社會發展所需,並以創新思維及科技解決氣候、生態、能源及交通等面向之民生課題,經費共297億歐元。2014 年共有12項重點發展領域,包括客製化醫療、永續食安、藍色成長(釋放海洋資源)、數位安全、智慧型城市及通勤、低碳替代能源、具競爭力之低碳能源、節能交通工具、資源及原物料回收、水資源研發、克服歐洲危機之新觀念、策略及治理結構、耐災能力(含維護社會安全及因應氣候變化)。
基於此上的計畫內容,我們了解「展望2020」欲兼顧基礎與應用科學的研究與創新(research and innovation),重視產學接軌及研究成果商品化,尤其鼓勵中小企業型的新創公司,能藉由技術或商業模式的創新,以促進經濟成長並創造就業機會。
本計畫亦容許歐盟外的第3國(如我國)的參與及資金挹注。
我國與「展望2020」的關係
我國自1998年(FP5期間)起,即有學人應邀參與歐盟科研計畫。而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部前身)於2003年間,曾與歐盟資訊社會總署(DG Connect前身)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建立輔導我國團隊參與歐盟科研之官方架構。
2008年起,國科會設立與歐盟聯繫的「國家聯絡據點(National Contact Point,NCP)」辦公室,下分「電資通訊」、「食品、農業與生物科技」、「奈米科技、材料與新生產技術」、「健康醫療」、「能源」、「環境」、「社會經濟與人文科學」、「安全」等 8 個聯絡點,以推動合作計畫及及交流資訊。
2012年國科會與歐盟DG Connect再次簽署合作協議,確立臺歐盟在FP7及「展望 2020」的優先合作項目。
2013年歐盟將我列為推動ICT領域國際合作之11個目標國家之一,並同意就資通訊領域之Nano-electronics、Green ICT及Robotics等項擴大與我產、學、研界之科研合作。
另經濟部技術處於2008年起,經由工研院「推動產業參與歐盟創新研發計畫辦公室」補助臺商參與歐盟科研計畫,並由該院國際中心及派駐德國柏林之歐洲辦事處成立促案團隊,提供諮詢、媒合等協助,迄今共補助60多家廠商參與80件以上促案,惟其中已成案者僅有聯華電子及友達光電等5件。
為加強與荷蘭間的雙邊合作,一起攜手爭取歐盟的補助,工研院於2013年6月間在 Eindhoven(恩荷芬)設立聯絡辦公室。
台商如有適合申請補助之研發計畫,歡迎逕洽本組(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或工研院在Eindhoven所設立之聯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