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艾立克專欄

德國和希臘的鏡子

隨著2012年6月希臘大選的日子愈來愈近,各主要媒體出現呼籲德國總理梅克爾出手相挺的文章就愈來愈多,而各國財經人士莫不神經緊繃屏息以待,世界將會發生什麼大事?當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更以逐漸下沈的世界經濟號 “The World Economy” 大船為封面,輔以文字 “ Please can we start the engines now, Mrs. Merkel(梅克爾女士:我們現在能啟動引擎嗎?)可見德國當下真是 “世界的救世主” 啊!希特勒以武力沒能達成的事,現今世界竟然“眾望所歸”德國,只是代價未免太大了?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不同,自然科學的理論、發垷或現象基本上就是一個事實,可以重複實驗古今中外都通用。但是,社會科學則不然,因為它是研究過去的歷史或者是企業或者是社會或者是各個社會現象所得的心得或結論,這些都涉及到“人”,而人是最複雜的動物,且又都涉及到時空環境變化,很多隱藏其內的原因或現象卻不為人知,因此,社會科學並不是絕對的。

德國人勤奮工作,執著、有條不紊,其工業製造能力,全球首屈一指,這些年終於讓世人見識其功力,對於環保節能更是到家,他國無人能及。以廁所的圓筒衛生紙為例,其寬度比起我國少了0.6公分,想想看,台灣2,300萬人口,一天要用多少捲筒衛生紙?一年要用多少捲?要“多砍幾棵樹”?再說,每次跟我們同仁去餐廳用餐,都可看到他們用麵包把餐盤上的汁“擦”乾送到嘴裡吃下,真的徹底節儉環保,德國人做環保務實,不像我們,不會上報、上電視的環保就很少有人會去做。

希臘經濟以農業及觀光為支柱,長期以來,政府財政靠舉債來“眷養”公務人員,以減少失業率,50多歲就可以退休,日子過得多逍遙呀!看在被租稅壓著,且已爭吵多時想刪減休假天數,以及想將退休年齡延長到68歲的德國百姓眼裡是什麼滋味?我與德國同仁每討論到希臘的救援問題時,每個人都說“歐!NO”。梅克爾也許是個高瞻遠矚的政治領袖,但她能不顧她的選民嗎?政治是眾人的事,最近連輸二場地方選舉,她沒有所感嗎?

再看希臘左派,想留在歐元區,但反對緊縮財政,要別人出錢紓困,又沒有義務(節衣縮食),誰願意當這個“濫慈善家”?

當前的經濟理論,或者是財政理論能兼救梅克爾的選舉困境?能要德國人再像兩德統一時那般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歐洲統一)再痛苦十幾年?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折磨,希臘終於在2025年10月通過了震驚西方世界獨一無二的勞動法修改,允許民營企業的勞工可以一天工作13小時,雖然有限制最多一年37天可以這樣超過正常工時,希臘現在每周上班六天的制度也已經合法化了。

國家的競爭力深深影響一國的經濟情況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難以例外,終究要面對現實。




取材自:Eric (2025/10/22)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