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動化與機器人產業新局揭示 聚焦市場脈動、數位工具、海外拓銷 以技術與品牌深化全球布局
在全球製造業快速演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及市場需求重塑的浪潮下,智動化與機器人產業正迎來挑戰與機會並行的關鍵時刻。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與社團法人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TAIROA)14日於台中烏日共同舉辦「智動化與機器人產業新局:趨勢洞察 × 商機拓展」分享會,聚焦「市場脈動」、「數位工具」、「海外拓銷」三大主題,協助企業掌握最新國際趨勢並強化海外市場競爭力。 PMC 副總經理周麗蓉表示,儘管全球景氣仍具不確定性,但台灣工業用機器人今年 1 至 9 月出口額仍達 8,528 萬美元、年增 21.6%,展現產業的強韌實力與成長動能。面對國際市場變局、關稅調整及匯率波動等挑戰,企業唯有深化技術能力並同步強化數位行銷,方能在全球市場維持能見度與競爭優勢。
周麗蓉說,PMC 執行「智慧機械海外推廣計畫」已整合 AI 工具、數位平台與國際實體展會,協助業者更有效率地提升品牌曝光、掌握買主需求。未來將持續推動虛實整合的國際行銷模式,協助企業縮短海外拓銷距離,加速布局全球市場。
PMC副理劉奇泳指出,從宏觀視角分析全球製造動能,美中競爭、俄烏戰爭與供應鏈重組,已使各國更重視「經濟安全」與「產業自主性」。近年中國機械與機器人出口快速成長,2019至2024 年機械出口年複合成長率超過 9%,中國自給率大幅提升後,以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進入全球市場,對台灣造成明顯壓力。
劉奇泳說,日元長期貶值使台日競爭加劇;全球政治因素、能源價格波動與匯率變化,也直接影響製造業成本與接單節奏。台灣產業雖呈現回升,但屬不對稱復甦,他建議,企業應加強客製化能力、製程整合與差異化服務,以提升附加價值。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黃仲宏表示,以最新國際數據剖析全球機器人市場,2024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達 54.2 萬台,其中中國占比接近六成,預估 2028 年全球將突破 70 萬台。應用面則從過往汽車、電子業逐步擴散到一般製造領域,使自動化需求持續增加。
黃仲宏指出,產業正從硬體導向進入「智慧化升級」階段,包括視覺辨識、光達、力覺等外部感測,以及模擬、演算法、虛實整合等軟體能力皆成關鍵。他建議,台灣企業以高性能關節模組、精密感測與軟硬整合為重點,掌握差異化優勢以因應中國品牌崛起帶來的競爭。
製造本事公司企劃總監王珮瑜以「AI 時代的海外行銷攻略」分享產業在生成式 AI 推動下的行銷變革。她指出,AI 讓內容生產更快速,但也帶來「同質化」與「可信度下降」問題,尤其在高度專業的製造業,設備細節與現場操作仍須透過實拍與技術文章呈現。
王珮瑜提出,B2B 行銷應從「曝光—評估—轉換」三階段規劃內容策略。曝光階段透過短影音與展前宣傳提高觸及;評估階段以白皮書、案例影片深化信任;轉換階段則需在官網設計清楚的 CTA 與詢價流程。她強調,真正的品牌力並非大量內容,而是來自專業經驗與案例證據所累積的信任。
伊斯酷軟體科技技術長鄭永斌則分享 RPA在製造現場的落地案例。他指出,製造業在客製化、設備整合與人力成本壓力下,流程自動化已成關鍵需求。RPA 能模擬人類操作軟體的行為,無需 API 串接,即可完成跨系統資料擷取、生產參數紀錄、報表生成與異常監控。
他分享多項工廠導入成果,包括使用電腦視覺擷取設備介面資訊、以相機讀取三色燈與類比表頭、於換線過程快速建立虛擬機器人腳本等。他強調,RPA 的價值在於「不改機、不侵入設備、不寫程式」,即可協助企業以低成本推進智慧製造。
泰科動力公司執行長林傳凱分享海外布局經驗,如何以系統化方式進入國際市場。他指出,在競爭激烈的自動化產業中,客戶最重視的是是否能解決核心痛點,而非產品本身的規格。因此,泰科動力以「創新、專業、永續」為核心,從日本、東南亞到歐盟建立合作夥伴,並透過嚴謹的研發流程、測試驗證與 ISO 生產品質,提升客戶信任度。
林傳凱說,B2B 行銷的轉換率原本就低,在自動化產業僅 0.3%至0.8%。數位行銷可擴大母數,但真正促成訂單仍需依靠現場評估、規劃設計與 POC(概念驗證)。他強調,企業的差異化不來自詢問客戶要什麼,而是理解其痛點後提出更具效益的方案,這是泰科動力能在國際市場快速落地的重要原因。
本次分享會集結產官研及產業代表,從全球市場趨勢、技術發展到海外布局等面向提出多元觀點與策略建議。PMC 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產業合作、技術輔導與海外推廣計畫,協助台灣智動化與機器人產業深化國際連結,在 AI、智慧製造及綠色轉型浪潮中掌握新商機,攜手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系。
取材自:經濟日報
(2025/11/20)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9/915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