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艾立克專欄

「荷蘭病」還是「日本病」?

1月29日自由時報一篇橫跨整版的新聞標題「央行理事示警,台幣強恐爆荷蘭病」。有位理事拋出「中長期可考量調升政策利率,使台灣經濟走出不一樣的模式」論點,也有位理事,若升息將使新台幣面臨更大升值壓力,傳統產業恐喪失國際競爭力,爆發『荷蘭病』。

看來前面一位理事,可以說他嫻熟國際理論,但不瞭解台灣經濟的實況,也對國際間過去幾十年一些工業大國的沉淪為次等國家疏於涉獵,只靠一些書本理論「人云亦云」。後面一位理事的論點頗為「中肯」,道出了台灣經濟當前的「困境」,外有美國一上任官員的「匯率操縱國」之指控,內有「半導體、資通訊產業出口暢旺短期間現象」之混淆。

談到半導體產業,台積電可說是一支獨秀,這是張忠謀先生和台積電長期專注努力本業的結果,想想看十年前你有那麼重視台積電? 二十年前呢? 以前的「二隻老虎」,現在真有天壤之別呀!

自由時報提到該理事論點是: 當前新台幣升值情況與當年荷蘭發現北海天然氣後發生「荷蘭病(Dutch Disease)」背景有些相似,目前台灣因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擴大出口暢旺,貿易產額持續擴大,導致新台幣強勢升值,但此將不利其他產業,宜思考此對台灣長期產業結構的利弊,並就貿易順差規模、來源、組成內容與各產業的占比等方面,應建立全方位思考匯率之政策。該理事認為長期而言,經濟結構調整完成,經濟成長率上升,匯率自然升值,但升幅需合理;儘管新台幣升值各有利弊,短期央行仍宜關注新台幣與其他貿易對手國匯率的相對走勢,政府並宜提供中小企業支持政策。

其實,除了半導體業是受了堅強的製造技術能力爭雄國際外,所謂資通訊產業並未盡如半導體製造業,資通訊產業泰半是受了中美貿易大戰,居於安全的理由,美國要求必須中國以外的產地才能輸美所致,一般熟知的資通訊大廠的毛利並不高,都是代工組裝為主,還談不上「製造」,它的競爭力隨著今年下半年疫情趨緩,東南亞的製造興起之後,尤其是越南、印度逐漸完善其代工組裝能力之後;將遭受市場競爭的壓力。2月1日電子時報斗大的標題「迎接NB供應鏈大遷徙,越南早已蓄勢待發」,可以看出我們資通訊產業所面臨的壓力。

大家應該想想,台灣今日防疫成功,大家願意戴上口罩,而口罩充足是一個重要因素,但若無當時還剩二家小規模的口罩廠倖存,我們的「口罩國家隊」能夠迅速成軍? 若無工具機業者投入,口罩能從日產188萬片迅速達到日產2500萬片? 當然,還有很多的企業屬於很重要的關連地位。在外銷增加,新台幣升值的當口,我們不得不籲請相關機關重視某些產業生存的問題,真正的製造業不是說要有就有的,失去了就回不來,日本今日的窘境,可以當作一面鏡子,日圓強勢十餘年,造成今日日本製造能力大幅滑落,國際地位大不如昔。如何兼顧短期和長期利益仍得兼籌並顧,希望政府能審慎以對。




取材自:Eric (2021/2/1)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