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聞專欄 > 艾立克專欄

給彭淮南一個掌聲

中央銀行總裁的位子本來就是不好「坐」的位置,彭淮南前總裁坐這個位子,竟然有二十年之久實在不容易。最近,坊間有一本新著「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據商業週刊747期描述是”重砲批評央行前總裁彭淮南,長達20年任期內的利率及匯率政策”。

做為一名製造業者,市場絕大部分都在國外先進工業國家,近幾年中國大陸逐漸發展,產業也不斷升級,因此,市場份額也逐年成長,市場逐漸分散。匯率對進口、出口都是兩面刃,出口廠商偏向貶值,進口廠商偏向升值,都有直接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一直代表產業界呼籲央行,必須維持匯率的中性,並兼顧我們與韓國等競爭國家的幣值競爭力,以維持台灣產業的長期競爭力。畢竟台灣以外銷為導向,本土市場不大,必須要靠外銷,若產業缺乏競爭力,廠商失去競爭力都倒了,不只台灣的經濟活動失去動力,員工失業,也沒有了購買力,內銷市場也連帶的萎縮,茲事不能謂不大。

5月20日經濟日報A3版頭條斗大的標題「熱錢落跑,台幣強升變小貶」。外資變臉大賣台股,熱錢上演落跑戲碼…」,請問股市的急速漲跌,跟企業的正常經營有什麼關係?但是,製造業的對外報價隨即受到影響,競爭力也因而受到打擊,為什麼?

最近另一位教授提出的台灣少數半導體業現在獨強,新台幣若持續升值,台灣其他產業的競爭力是否會喪失,台灣是否會步荷蘭以往之後塵,而產生「荷蘭病?」,其後, 政府信誓旦旦的說「不會」,但是,局勢的發展不得不讓吾人憂心。

其實,不只是「荷蘭病」,日本早期日圓匯率從140日圓兌一美元的水準,一路升值到85日圓兌一美元,搞得日本製造業一蹶不振,著名的Sony、Sharp… 都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日本渡過了20多年風光歲月,也渡過了近20年景氣下滑,產業升級乏力的「日本病」。雖安倍執政之後,將日圓從86日圓兌1美元的價位,分二階段,先貶到100日圓,再貶到現在的120日圓兌1美元的水準,但是直到今日,日本普遍失去了信心,消費者不敢放手消費,日本央行一直渴望的「通貨膨脹」也沒有到來。看看日本因幣值強勢造成其後的積弱不振,日本的境遇,我們能夠不小心嗎?

很多人喜歡拿台灣和韓國比,因為都是昔日的亞洲四小龍,但是這些人並不真正的了解韓國。只是拿一些數據來做表面文章,但是,這會害了台灣。我本來也對韓國一無所知,但是自從幾年前在水源設廠之後;我嘗試暸解韓國才發現,韓國的經濟結構和社會樣態根本和台灣不一樣,在韓國可以用幾個字來形容「物價高、所得高、可支配低」。 相對的,台灣的社會是「物價低、所得低、可支配高」,很奇怪吧? 這種現象可以適用在香港和新加坡。 韓國中小企業大多依附在大財團周圍形成一個共生體系,大企業都獲得政府的補助或特權,連常見的公寓大樓也都是大財團在蓋,與台灣截然不同,也由於政府與大財團密切因而形成韓國總統是"最危險的職業"! 一般的國際產業展覽,除了少數的行業外,我們是很難看到韓國的中小企業顯身其中。至於韓國的薪資,為了不再OECD的統計輸給人,也為了"照顧"年青人,韓國政府在前幾年,連續兩年調升最低工資21%、17%,這是多麼可觀的數字? 雖然其後二年幾乎不調,但是,企業成本大增要麼關閉,要麼改聘時薪、兼職的人,年青人更難找到工作,以致韓國的年青人的自殺率居高不下,名列世界前茅。

至於台灣 你不只看到中小企業處處,我們很少有像韓國那種的大財團,台灣經濟中小企業是骨幹,這種中小企業,不只是家族企業多,"家庭企業"也很多,尤其是餐飲業和小型加工業,往往是一家人在做,工作時間長,效率高,這跟台灣的"低薪"有密切的關係。韓國中小企業能夠外銷的,大多受了政府的補貼。台灣中小企業多外銷,大財團主要是進口居多,這是台灣和韓國的結構性不同,也形成一個國家不同的文化面貌。

要說彭總裁的政策形成台灣企業的低薪(表面數字)是不符實情的。總之,彭淮南前總裁的匯率政策,我們雖不盡滿意,我們偶爾也給予批評,但是,這不容易;整體而言,他表現傑出,我們大家應該給他掌聲感謝!




取材自:Eric (2021/5/25)




回應



發表回應

您的名字:


您的Email:


回應:


請輸入下方圖片內的文字(點擊圖片兩下可更換圖片,大小寫不拘)
圖形驗證碼